- 太一
- 右目神名。 《太上黃庭中景經》: 〝右目為月太一然〞。 李千乘注: 〝右目象月, 神名太一, 字晨嬰, 一名明珠〞。 古指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。 《莊子.天地》: 〝主之以太一〞。 唐成玄英疏: 〝太者, 廣大之名, 一以不二為稱。 言大道曠蕩, 無不制圍, 括囊萬有, 通而為一, 故謂太一也〞。 《淮南子.詮言》: 〝洞同天地, 渾沌為樸, 未造而成物, 謂之太一〞。 《太上元寶金庭無為妙經.太一章第七》: 〝太一者, 元祖也。 養之不窮, 用之不竭, 能生萬物, 乃氣之祖宗, 造化之基也〞。 星名。 亦作〝太乙〞。 在紫微宮閶闔門中。 《星經》: 〝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, 天帝神, 主十六神〞。 《史記.封禪書》: 〝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, 祠神三一: 天一、 地一、 太一〞。 索隱: 〝天一、 太一、 北極神之別名〞。 謂天帝。 《淮南子》: 〝太微者太一之庭, 紫微宮者太一之居〞。 注: 〝太一天之尊神, 曜魄寶也, 即天皇大帝〞。 謂天神。 又稱太乙、 泰一等。 《天文大象賦》: 〝太一一星, 天帝之臣也, 主使十六龍, 知風雨、 水旱、 兵革、 饑饉、 疾疫〞。 《楚辭.九歌.東皇太一篇》: 〝太一星名, 天之尊神, 祠在楚東, 以配東帝, 故曰東皇〞。 《史記.封禪書》: 〝天神貴者太一〞。 漢武帝時, 在長安東南郊建太一壇, 以五帝為輔, 禮祀太一天帝。 道教吸收其信仰後, 尊為〝天皇太乙〞, 加以奉祀。 南朝梁陶弘景《真靈位業圖》的第一神階中, 列有玉天太一君、 太一玉君, 居玉清仙境, 號令群真。 《道藏》中收有《太乙元真保合長生經》。 道〞的別稱。 《莊子.天下》: 〝建之以常無有, 主之以太一〞。 《呂氏春秋.大樂》: 〝萬物所出, 造於太一〞。 注: 〝太一, 道也〞。 借指原始樸素狀態和太古時代。 一作〝大一〞。 《荀子.禮論》: 〝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〞。 注: 〝雖無文飾, 但復情以歸質素, 是亦禮也〞。 又, 貴本之謂文, 親用之謂理, 兩者合而成文, 以歸大一, 夫是謂之大隆〞。 注: 大, 讀為太。 太一, 謂太古時也〞。 山名。 一作〝太乙〞、 〝太壹〞。 即終南山。 《文選》漢張平子(衡)《西京賦》: 〝於前則終南、 太一, 隆崛崔山卒, 隱轔鬱律, 連岡乎嶓塚〞《水經注》: 〝《地理志》曰: “太一山, 古文以為終南, 亦曰太白山”。 《五經要義》曰: “太一, 一名終南山, 在扶風武功縣”。 此云終南、 太一, 不得為一山明矣。 蓋終南, 南山之總名;太一, 一山之別號耳〞。 宮觀名。 太一宮。 一作〝太乙宮〞。 在今陝西長安縣境內。 漢長安宮闕名。 (見《太平御覽》儲備四七《漢宮闕名》)。 宗派名。 見〝<<太一教>>〞條。 太一在頭, 即紫戶。 《文昌大洞仙經》: 〝人身中皆有金樓玉室, 紫戶瓊宮。 紫戶者, 泥丸之別名。 太一君居之掌管列仙得道之籍〞。 《雲笈七籤》卷二十三: 〝太一常以甲午、 丙午、 戊午日月出時, 下遊釋宮, 合形真人及兆身。 絳宮真人者, 處心中之丹田, 中元真人居其心中也。 先存思真人忽然與太一合形, 又存我入絳宮中, 忽然復與太一合形, 於是絳宮之中, 惟覺有太一之身, 身形象服如兆體也〞。 內丹名詞。 指先天元氣。 《悟真篇》: 〝太一在爐宜慎守, 三田聚寶應三台〞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